大家都知道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有利于社会的一面,也会对生活造成一些影响,信息泄露就是这个时代发展下的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造成信息泄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就有DNA信息泄露。
DNA信息泄露有多可怕?
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本人及后代的基因暴露于世人面前;
对国家元首而言,意味着国家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对于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如果DNA序列落入坏人之手,生物恐怖分子可能会散播极具传染性的有害病原体……
加州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证明,想要窃取生物技术公司的基因蓝图,只需要一段录音就能实现:只要把手机放在DNA合成器旁边,录下声音,然后通过智能算法来识别DNA合成器发出的滴答声和嗡嗡声,就能确切地知道合成器中正在生成的DNA“模块”的相关组合序列。
DNA合成器是一种复杂的机器,具有曲流管、储液器、电磁阀和电路。由于化学物质的密度不同,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声学特征。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管道,伴随着阀门声和压力泵马达的声音,产生独特的噪音。
不久前,加州大学的工程师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安全研讨会上,通过一款常见的老式DNA合成器演示了这项技术。
工程师们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醒生物技术公司,在设计生物仪器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安全漏洞。他们表示,网络入侵并不是窃取专用数据的唯一途径。
加州大学的教授法鲁克的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算法,他说:“这台机器发出的声音就是漏洞所在。”他还表示,机器传出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进行分析。机器可以发射电磁场、散热或者振动,所有这些都可能为间谍或恐怖分子提供挖掘敏感信息的线索,制造机器的厂商需要认真考虑所有这些漏洞。
法鲁克补充称,智能手机等记录设备的普及,使得窃听的问题更加普遍。一些甚恶实验室在墙上安装了声学传感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采用Google Home 或Alexa等工具,这些都有声音被黑客窃听的可能。
智能语音助手变泄密工具
法鲁克教授说的没错,声音成为“帮凶”的案例还有很多,尤其是近些年很火的语音识别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落地越来越多样化,国内外众多科技巨头相继发布了智能音箱,不可否认,这些贴心的语音小助手的确为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技术漏洞、技术滥用等风险:
东京电气通信大学一位副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当一道激光穿过窗户,照射到屋内的智能音箱,光信号可能就被识别成主人的声音,从而让黑客黑入账号网络购物、控制智能设备,甚至打开车库门。
所有接收声音信号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Amazon Echo、Google Home、Apple Siri等等,全都是黑客可以利用的工具,真正恐怖的是,这种攻击确实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此外,这些“靠数据喂养”的语音助手,只有依靠人工转录和分析,才能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语音识别率和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虽然很多公司都声称对用户的信息高度保密,但人工转录依然存在着特别大的泄密隐患。
利用“声音”窃密只是冰山一角
亿万富豪巴克莱遭家人窃听;
大众集团项目小组被“窃听”了1年;
……
在这个隐私岌岌可危的信息化时代,监视的眼睛似乎无处不在。
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鼠标、键盘、碎纸机可能已被植入窃密设备;绿植、摆件、空调口有可能存在针孔摄像头;除了会议系统和通讯网络,电话线和墙里的电线都可以被利用传输数据;甚至窗口和吸顶灯也可以被监视者利用,通过光学手段进行破译监听......
由于这类攻击从工具手段到设备原理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防止或排查这类的安全威胁也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验基础。
智信天一提供窃听窃视设备扫描、电信系统扫描、设备故障的视听分析、行政设备和风险以及电气和布线检查验证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服务,如果你担心正在被监视或需预防危险的发生,请立即联系我们!